中央网信办再为“自媒体”划红线,新规有何亮点?专家解读来了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近年来,自媒体的出现丰富了网民业余生活,也为从业者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广阔平台。但随之而来的自媒体乱象也与日俱增。10日,中央网信办发布通知,对各地网信主管部门提出严防假冒仿冒行为、强化资质认证展示等13项加强“自媒体”管理的工作要求。这13条新规有何亮点?明确了哪些主体责任?能否起到“打蛇打七寸”的效果?
这13项工作要求包括:严防假冒仿冒行为;强化资质认证展示;规范信息来源标注;加强信息真实性管理;加注虚构内容或争议信息标签;完善谣言标签功能;规范账号运营行为;明确营利权限开通条件;限制违规行为获利;完善粉丝数量管理措施;加大对“自媒体”所属MCN机构管理力度;严格违规行为处置;强化典型案例处置曝光。
中央网信办要求各地网信部门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责任,强化业务指导和日常监管,开展对资讯、社交、直播、短视频、知识问答、论坛社区等类型网站平台的督导检查,督促网站平台严格对照工作要求抓好贯彻落实,切实加强“自媒体”管理。
此次中央网信办为“自媒体”划定的13条红线中有哪些亮点?这13条都明确了哪些主体责任?来听听专家的解读。
事实上,一段时间以来,公安机关一直在加大对自媒体编造网络谣言的乱象进行打击,而在此次新规中我们也可以看到,规定中多次出现“真实性”这个关键词,这是为何?再来听听专家的解读。
我们再回到中央网信办发布的这13条新规中,来看看对网站平台的责任和义务是如何规定的。规定中提到,对未认证资质或资质认证已过期的“自媒体”,网站平台应当暂停提供相应领域信息发布服务。“自媒体”发布信息时,网站平台应当在信息发布页面展示“自媒体”账号名称,不得以匿名用户等代替。“自媒体”发布含有虚构情节、剧情演绎的内容,网站平台应当要求其以显著方式标记虚构或演绎标签。涉公共政策、社会民生、重大突发事件等领域谣言,网站平台应当及时标记谣言标签。
此外,规定中有7条专门提到了网站平台的主体责任,比如网站平台应当加强“自媒体”账号信息核查,防止被依法依约关闭的账号重新注册。应当明确营利权限开通条件,限制违规行为获利。“自媒体”因违规行为增加的粉丝数量,网站平台应当及时核实并予以清除。并且要求网站平台应当健全MCN机构管理制度,对MCN机构及其签约账号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等。
标签: